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总体情况,2021年央行共开展了159项反洗钱专项执法检查、476项含反洗钱内容的综合执法检查和3项涉案机构的行政处罚调查,完成对401家违规机构的处罚,罚款金额共3.21亿元, 对759名违规个人罚款1936万元,两项罚款合计3.41亿元。
其中,全年检查非银行支付机构18家,完成对12家违规机构的行政处罚,罚款4481万元,处罚个人17人,罚款137万元,罚款合计4618万元。
反洗钱形式严峻 支付机构罚单金额不减
反洗钱监管处罚总额依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22年尚未过半,支付行业反洗钱大额罚单频出,无论是处罚频率还是力度,均超过去年。截至目前,支付机构反洗钱罚单合计约5000万,数10家支付机构被罚。
从“吃罚单”的原因看,违规行为前三为“客户身份识别”“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
央行反洗钱局局长巢克俭此前接受采访表示,近年来,非银支付市场获得了长足发展,客户数量、交易金额迅速增长,已成为我国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银支付业务普遍具有快捷、便利、非面对面的交易特点,在为普通客户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也逐渐被一些违法资金交易所利用,隐含着较大的洗钱风险。
人民银行对此加大了反洗钱监管力度,近三年已对近百家支付机构法人总部或其分支机构开展了反洗钱检查。检查表明,非银支付机构初步建立了反洗钱内控制度和组织架构,自主开发或引进了可疑交易监测系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若干问题,如洗钱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薄弱、客户身份识别基础较差、持续尽职调查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滞后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少数支付机构忽视反洗钱法律底线,对特约商户和线上客户身份识别把关不严,可疑交易监测覆盖不全,成为金融领域反洗钱的明显风险隐患。人民银行对检查发现的此类问题作出了严肃处理,最高罚款金额超过6000万元,是历年来反洗钱领域的最高罚款记录,给全行业敲响了警钟。希望相关查处能够有力促进非银支付机构和各类金融机构强化合规意识,最终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0条评论